本文转自:齐鲁壹点文|吕永清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老家有句俗话:过了二月二|【青未了】吕永清专栏|二月二 打粮囤 蒸新馍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文|吕永清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老家有句俗话:过了二月二|【青未了】吕永清专栏|二月二 打粮囤 蒸新馍】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文|吕永清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老家有句俗话:过了二月二|【青未了】吕永清专栏|二月二 打粮囤 蒸新馍
文章图片
文|吕永清编辑|燕子图片|网络
老家有句俗话:过了二月二 , 才算过完年 。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辈上传下来的说法是:不过二月二 , 天天都是年 。 这也就是说 , 二月二是“过年”这个大节日中的最后一环 , 也是过年过的最后一天 。
对于二月二 , 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 因为年前蒸的各种馍、炸的丸子、酥肉等吃的 , 已在整个正月里基本吃完 。 就算没有吃完的 , 也都开始长毛发生霉变了 , 而且还干得裂了皮 , 硬得像石头 。 那时候 , 对于吃的东西是不能浪费的 , 所以大人们都会重新放到锅里熥熥馏馏 , 直到熥透馏透 , 把馍馍、丸子上的毛蒸走了 , 才会再次晾干放着吃 。 往往这时候 , 馍已不像馍 , 丸子不像丸子了 , 上面都布满了霉变的黑点 , 看见就没有了食欲 , 和过年前看见它们大口朵颐的“馋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那时候的我 , 也和众多的小伙伴一样 , 宁愿再吃地瓜面蒸的黑窝窝头 , 也不愿意再吃那些过年时的美食了 。 不为别的 , 美食已变馊食 , 看见就饱了 。 就算是被大人逼着吃 , 也是一点点的宛若猫吃食似的慢慢地咽 , 哪怕吃进嘴里也是嚼来嚼去的 , 咕哝着嘴难以下咽……那份痛苦状 , 估计当时的很多小伙伴都会有同感的 。
看着我们的痛苦状 , 看着蒸来蒸去已经变样的菜馍、豆馅馍等 , 爹娘也就不再逼我们了 , 许诺二月二那天就可以蒸新馍、吃新馍了 。 至今 , 我还记得 , 听到这句话时 , 我那一脸的笑容 , 宛若过年前能吃好东西时一样的笑脸 , 颇有点流口水的样子 。 人啊 , 往往都是这样的吧 , 再好的东西 , 吃上一个正月后还一成不变 , 估计谁都会吃腻了吧?
我们吃腻了 , 那爹娘呢?应该也一样的 。 可他们不能像我们那样的任性 , 还会将那些已经变得难看、已然发生霉变的馍揭掉发霉的馍皮后吃掉 。 在那个年月 , 浪费吃的东西 , 那是最大的浪费 , 是犯罪 。 爹娘常把这句已经改编了话挂在嘴边 , 别切还把揭掉的发霉的馍皮喂鸡或者喂猪 。 现在想起来 , 掂掂他们当初的这份爱 , 那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 谁能拎得起来?谁能掂量出它的重量呢?掂不出 , 拎不清 , 也许这正是爹娘之爱吧!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文|吕永清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老家有句俗话:过了二月二|【青未了】吕永清专栏|二月二 打粮囤 蒸新馍
文章图片
二月二这天 , 爹娘会催促我起得很早 。 知道今天会有新馍吃 , 哪怕是新烝的黑窝窝头 , 我也会很痛快地爬起来 。 起来后 , 爹娘就会让我拿个小铲子 , 去厨屋锅灶底下掏草木灰 , 然后放在铁锨上 , 端到院子里或大门口打粮囤、围粮仓 , 而且还得要我打得高高的 , 围得圆圆的 。 对于此 , 娘说 , 这样打出来的囤盛得粮食多 , 围出来的粮仓才能年年有余 , 以后也才能经常做好吃的 。
我不知道这样的民俗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 只知道从记事起 , 就跟在爹或叔叔后面 , 看着他们用铁锨端着草木灰打粮囤、围粮仓 。 在我眼里 , 他们的动作是整齐划一的 , 十分的潇洒 。 尤其是叔叔 , 那脚站在地上不动 , 一只手抡着铁锨把一转圈 , 铁锨上的草木灰就会很均匀地撒出 , 连起来一个大圆圈 。 这时候 , 他们会把伸直的胳膊收回来一些 , 然后站在原点再次一转圈 , 另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就出现了 。 以此类推 , 反复五次 , 一个里外五层的大粮囤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院子里 。 做完这些后 , 他们还会用草木灰画出来一架梯子 , 搭在粮囤上 , 然后再在粮囤上面画出来茓子 , 给囤按上一个圆圆的尖 , 就像一个草帽的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