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设计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量子实验

北京时间7月19日消息 , 量子物理学家马里奥?克莱恩至今还记得自己2016年初在维也纳的一家咖啡馆里翻阅MELVIN的计算结果时的情景 。MELVIN是克雷恩创建的一套机器学习算法 , 属于一种人工智能 。它的任务是将各种标准量子实验的基础模块进行混合和比对 , 借此寻找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克雷恩发现 , MELVIN的确做出了许多有趣的发现 , 但其中有一条却令他摸不着头脑 。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 ‘我的程序一定出BUG了’ , 因为这个解法根本不可能存在 。”MELVIN似乎是想通过创造多光子的复杂纠缠态来解决问题 。问题在于 , 克雷恩、安东?塞林格和同事们并未给MELVIN提供创造这类复杂量子态所需的规则 , 但MELVIN却自己找到了解决之道 。最终克雷恩意识到 , 这套算法发现的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初设计的一套实验安排 , 不过当初那套实验要简单得多 , MELVIN解决的问题则远比它复杂 。
AI|人工智能设计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量子实验
文章图片
“我们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后 , 便立即对这个解法进行了归纳和泛化 。”克雷恩表示 。自此之后 , 其他团队也开展了一些MELVIN设计的新实验 , 以全新的方法测试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 , 克雷恩从维也纳大学跳槽到了多伦多大学 , 和新同事一起改进了他们的机器学习算法 。他们最近研发了一套名叫THESEUS的人工智能系统 , 不仅计算速度比MELVIN快好几个数量级 , 而且计算结果对人类一目了然 。MELVIN的计算结果需要克雷恩和同事们花费数天、甚至数天时间去理解 , 但THESEUS的计算结果则几乎一眼自明 。
克雷恩接触到这个研究项目其实纯属偶然 。当时他和同事们想弄清 , 如何通过实验创造光子的量子纠缠态:当两个光子发生相互作用时 , 便会形成“纠缠”关系 , 牵涉其中的两个光子都只能通过同一种量子状态进行数学描述 。如果你对其中一个光子的状态进行测量 , 即使两个光子远隔千里 , 测量结果也能与另一个光子相吻合(因此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纠缠关系”) 。
1989年 , 丹尼尔?格林伯格、迈克尔?霍恩和塞林格三名物理学家对一种名叫GHZ(三人姓氏首字母的结合)的量子态进行了描述 。GHZ量子态涉及到四个光子 , 每个光子都处于0或1两种状态的叠加态上(这种量子态名叫量子比特) 。在三人发表的论文中 , GHZ状态包含四个相互纠缠的量子比特 , 整个系统处于一种二维的量子叠加态中 , 要么为0000 , 要么为1111 。如果对其中一个光子进行测量 , 发现其处于状态0上 , 整个叠加态便会坍缩 , 其它光子的状态也是0;测出的结果为1也是同理 。上世纪90年代末 , 塞林格和同事们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三个量子比特的GHZ态 。
克雷恩和同事们还想观察到更高维度的GHZ态 。他们想使用三个光子 , 每个都有三个维度 , 即可以处于0、1、2三种状态的叠加态上 。这种量子态名叫“三维量子比特 。克雷恩团队想寻找的便是一种三维GHZ态 , 处于000、111和222三种状态的叠加态上 。这种量子态可以大大增强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以及量子计算的速度 。2013年末 , 研究人员花了数周时间设计实验和开展计算 , 试图通过实验创造出所需的量子态 , 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克雷恩表示:“我当时简直要抓狂了 , 为什么我们就是找不到正确的实验设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