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秋闱指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听说过秋闱吧 , 那么大家知道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吗?估计有不少人还不知道的 , 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秋闱吧 。秋闱 , 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 。每三年一次 , 逢子、午、卯、酉年举行 , 又叫乡闱 。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 。考期在秋季八月 , 故又称秋闱 。

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文章插图
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 , 同考四人 , 提调一人 , 其它官员若干人 。考试分三场 , 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 俗称孝廉 , 第一名称解元 。唐寅乡试第一 , 故称唐解元 。
乡试中举叫乙榜 , 又叫乙科 。放榜之时 , 正值桂花飘香 , 故又称桂榜 。放榜后 , 由巡抚主持鹿鸣宴 。席间唱《鹿鸣》诗 , 跳魁星舞 。
【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以上就是相关的内容啦 ,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