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秘闻|曾经的国民品牌,2次“被收购”未果,如今被迫退市,却捐款河南


行星秘闻|曾经的国民品牌,2次“被收购”未果,如今被迫退市,却捐款河南
文章图片
行星秘闻|曾经的国民品牌,2次“被收购”未果,如今被迫退市,却捐款河南
文章图片
行星秘闻|曾经的国民品牌,2次“被收购”未果,如今被迫退市,却捐款河南
文章图片

除了华为、小米、腾讯等能够和互联网挂上钩的企业 , 在传统行业里 , 你能够说出多少个知名的本土企业呢?实际上如果没有特意调查 , 大多数人能够说出一两个就不错了 。 其实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品牌并不少 , 但是有着相当大的一部分最终都走向了被外资收购的结局 , 例如做电饭煲的苏泊尔、又例如遭遇两度“卖身”的乐百氏 。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的可口可乐 , 就曾开出179亿港元的价格向汇源果汁抛出橄榄枝 。 彼时的汇源在国内纯果汁市场占有52.5%的份额 , 可谓是真正地拿下了半壁江山 。 在国人的眼里 , 过年过节在餐桌上必定会有汇源的身影 。 在辉煌的时候 , 汇源的市值也是高达313亿港元 。
然而如今的汇源 , 在停牌三年之后 , 终于无可避免地在今年1月份退市 , 退市时市值仅剩54亿港元 。 原以为关于汇源的故事会就此告一段落 , 许多人都在等着这家民族企业再度涅槃 。 但是在今年7月 , 一则关于汇源破产重组的消息再度将其推到了大众视野 。 这让人不禁感慨 , 难道汇源真的要倒了?
创业一年签下500万美元大单 , 上市当天市值冲上313亿
如同现在难以预料这个果汁大王会走到如此困境一样 , 朱新礼在创办汇源的时候 , 或许也没有想到 , 这一瓶果汁能够火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 1992年恰逢好的时机 , 而在山东沂源任职外经委主任的朱新礼也趁此契机 , 跟着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下海经商 。 在创业不到一年的时间 , 他就远赴德国拿下了一笔500万美元的浓缩果汁订单 。 凭借着出口欧洲这件事 , 汇源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
所谓人往高处走 , 在成立了两年之后 , 已经成长起来的汇源在北京成立了新公司 , 之后又以7000万元的价格 , 拿下了新闻联播的5秒广告时间 , 让“有汇源才叫过年”这句话家喻户晓 。 如今诸如元气森林等食品饮料企业都在健康上大做文章 。 但是汇源却早已将“喝汇源果汁 , 走健康之路”深深地刻在消费者的脑海中 。
【行星秘闻|曾经的国民品牌,2次“被收购”未果,如今被迫退市,却捐款河南】
2007年 , 对于一直顺风顺水发展的汇源来说 , 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 当时 , 其以24亿港元的筹资规模 , 成了港交所最大的一笔IPO , 上市当天市值冲上了313亿港元的顶峰 。 朱新礼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 只不过 , 光芒持续的时间 , 并没有人们意料的那么长久 。
179亿卖身可口可乐无果 , 六年亏损负债110亿
在上市的第二年 , 可口可乐将目光锁定在了汇源的身上 , 向后者发出了收购邀约 , 总价高达179.2亿港元 。 以朱新礼在汇源持有的42%股份来算 , 如果这场收购最终得以完成 , 他将直接进账74亿港元 , 同时也能实现他将汇源推向全球的巨大野心 。 但是如此巨额的跨国并购恰巧遇上了《反垄断法》的实施 。
经过商务部的评估 , 最终这179亿的收购没能通过 , 这对于汇源最大的影响 , 就是在不久后让其股价从10.9元每股 , 暴跌至3.9元 。 有人说这场收购案被否决有一个巨大的因素是民间情绪 , 许多网民认为卖给可口可乐是民族企业的消亡 。 但是同比之下 , 电饭煲行业的领头羊苏泊尔在此前连年逐步将股份卖给法国企业 , 却并没有遭到任何阻碍 , 有人甚至估算过 , 苏增福因此套现近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