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美术课教学反思 王开选大写意山水画教学视频( 二 )


小学课文《画》教学反思篇3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 ,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整堂课下来 , 老师教得得心应手 ,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 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 。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 , 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 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 , 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所以 , 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 , 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 , 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 , 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 。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 , “我会认” , “我会连” , “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不难看出 , “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 , 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 。从把文本读正确 , 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 , 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 , 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 , 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 。把课上得有情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 ,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产生的 , 认识越深刻 , 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 。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 , 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
所以 , 在教学中 , 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成功 , 让每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 , 紧密联系学生的认识实际 , 想办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 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 为他们产生学习创造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
二、重视课外诵读积淀 , 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
古诗 ,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 , 沿着时光绵延 , 把悠长岁月中天灵物华沉淀的点点精粹送到孩子们身边 。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为了让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 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甘露 , 我们班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的活动 。三个月来 , 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三十多篇 。现在 , 教室里最多见的就是孩子们围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 , 老师的个人主页上 , 画纸上 , 留下了孩子们自己心底焕发出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 , 古诗教学在我们班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 , 学生在课外汲取的诗歌营养经过老师在“诵读和导读课”的展示 , 经过“小诗人”的评选 , 经过“古诗大点兵”等一系列活动情境的驱动 , 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 , 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 。这“动” , 决不是表面的热闹 , 而是视界的敞亮 , 精神的漫游 , 思想的翱翔 , 心灵的舒展 , 理性的顿悟 , 智慧的迸发 。
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 , 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 ,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 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 发掘生命的创造性 , 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 , 飞扬起来 。追求生命的成长 , 让老师和孩子们的潜能如花绽放 , 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亲密交融 。在快乐中学习 , 让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如涌泉长流 , 让师生之间的情思互动碰撞 , 尽情张扬成长的快乐!